视频播放

  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张友清:甘洒热血在疆场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国防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9-02-19 23:00:42

 

  新华社电(记者 李浩)在陕西省神木市西五道巷15号坐落着一座古朴的清代院落——张氏“能忍堂”,这便是抗日英烈张友清的故居,常常有人慕名前来缅怀这位三次入狱、两度被判死刑的英雄。

  张友清,1904年出生,陕西神木人。1921年考入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就读期间开始接触马列主义。1925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不久,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9年2月,张友清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同年6月,他在领导全市人力车工人举行“车潮”斗争中被敌探逮捕。1930年,被判死刑的张友清被营救出狱,是年10月调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后又被中共河北省临时省委任命为省委委员。

  1931年2月至7月,由于白色恐怖严重和叛徒告密,河北省委和天津市委等党的组织受到破坏,一大批党的领导干部先后被捕,张友清也于1931年6月再次被捕入狱,关押在北平军人反省院(草岚子监狱)。张友清在狱中坚贞不屈,和其他共产党人一起建立了党支部,他担任支部委员,负责青年工作。这次被捕,张友清又一次被判死刑。

  1936年9月,张友清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任中共山西工委书记,积极进行党的组织恢复和发展工作,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10月,张友清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1938年,中共山西省委改为晋西南区党委,张友清任宣传部长。这期间,他兼任区党委党校副校长,培训大批党员干部,还大力进行统战和武装工作,发展和增强了晋西南区的新军力量。

  1939年,张友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统战部部长。1940年至1942年,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最困难的时期,张友清在北方局主管统战工作,并兼管妇委、青年工作,同时兼任调查研究室主任,有段时间还兼任宣传部长,1942年2月又任八路军前方总部司令部秘书长兼中共中央北方局秘书长。张友清任务繁重,身体瘦弱,常生病,且两条腿因为长期坐监狱、戴铁镣,行走相当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长期坚持带病工作。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北方局机关在转移途中被日军包围,在突围过程中,张友清将自己的马让给一位女同志,在与日军战斗中被捕,被押送到“太原工程队”集中营。

  在狱中,张友清受尽敌人摧残。1942年7月7日,张友清牺牲于太原集中营。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鼓励身边的同志“要坚持斗争,要活下去,迎接胜利的到来”。张友清牺牲后,留下一张照片,上面写着一行刚劲的毛笔字:“甘洒热血在疆场”。

  “二爷爷是抗日英烈,是民族的脊梁,也是家乡人民的骄傲,我们要将革命先烈的精神代代相传,让红色旗帜更加鲜艳。”张友清的侄孙张永强自豪地说。

>>> <<<
  【责任编辑】: 杨兆莲
  【稿件来源】: 人民日报
您现在要:【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国防法规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
·军队文职人员聘用合同管理暂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救援衔标志式样和佩带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试行)
·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试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试行)
·《2017年度中国军事法治发展报告》发布
·四部门起草《境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
·中央军委巡视工作条例
宁夏国防教育网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国防教育办公室 本网设计制作:宁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