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放

  当前位置:首页 -> 塞上军旅
十九岁的战场回忆
国防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7-05-17 09:03:36

  我的长篇小说《腰斩七军》(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在许多当年参加过衡宝战役的老战友间引起共鸣。有人问道,多年前的事你还都记得呀?我戏言说,人老了,眼前的事往往记不住,过去的事总也忘不了……

  作为一名部队的宣传队队员,当年,十九岁的我参加了1949年大军南下的作战行动。那时候,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口号鼓舞下,我们不顾长途行军跋涉的疲劳,不惧江南酷热潮湿的天气,不畏缺粮断炊的艰苦,高唱着“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突破长江天堑,直奔衡山之麓、潇湘之滨。沿途,我们在城乡的墙壁上写出了大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以向当地群众宣传;在路口、桥头设置行军鼓动棚,说快板、喊口号,以鼓舞奔赴前线的部队;我们还在学校的操场上演出《白毛女》《血泪仇》,以吸收青年学生们参军入伍。在战斗打响前,我们又争抢着要求下连队参战;战斗过程中,我们帮助抢救伤员,筹集粮草,看管俘虏,传播胜利消息……当我们从广播中听到北京城正在举行新中国开国大典这一特大喜讯后,便连夜赶制了一面五星红旗,交给正在强攻敌人阵地的突击排……特别是我们军的一个师趁着夜色突破衡宝公路,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心脏,打乱敌人部署,堵住敌人退路,拦腰斩断敌人精锐主力“钢七军”,对取得整个战役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个“腰斩战例”,要故事有故事,要人物有人物,且富于浓郁的传奇色彩。尤其是在作战中那些高呼着“打好这一仗,向新中国献礼”冲向敌群的指战员们,不惜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向新生的人民政权诠释自己的忠诚,使我久久难以忘怀。一直以来,我都想用文学的语言和形式再现这次难忘的战斗,曾经写过短篇小说《国旗升起的时候》、纪实散文《礼花璀璨》《初踏疆场》等,但总觉得有点单薄,似应构思一部长篇小说才能尽情地把我在这场战斗中的感受表述出来。可是,我只了解这次战役“点”(连队)的情况,尚不知“面”(上级指挥)的情况;手头上只有些“我”方的素材,而缺乏“敌”方的素材。于是,我开始了材料的收集和积累,大凡报纸杂志及文史资料上有关这次战役的文稿我都设法辑录下来,在遇到部队老首长时用心记下他们有关的言谈。

  这期间,由于工作上的关系,我有幸接触到敬仰已久的萧克老将军。萧克老将军是第四野战军渡江南下作战时的参谋长,直接参与了衡宝战役的指挥。在多次交谈中,他谈到了当时战役“面”上的情况,也谈到了“敌”方的情况,他还亲笔题签了他的一部分回忆录送给我。他说,衡宝战役的胜利,是四野贯彻毛主席的大迂回大包围作战方针取得的,是在新中国诞生时举行开国大典的极为特别的时刻取得的,因此,这一仗具有一定的经典意义。萧克老将军的谈话高屋建瓴,使我茅塞顿开,同时,更增添了我创作的信心和勇气。

  这样一来,我对“腰斩”这个题材既有了“点”也有了“面”,既有了“我”也有了“敌”的认识。加之离休之后,时间可以自行支配了,于是,我就可以编织故事情节了,就可以着手进行一部长篇作品的构思了,当年在战场上的那些亲身经历和感受就有用武之地了,所熟悉的一些人物也都各就各位了。在这部史实和艺术相交融的小说作品中,我虽然写了一些敌我双方高层指挥员的斗智斗勇,但作品的主要篇幅是用来塑造和刻画部队基层的指战员,如红二连连长李大个子、炊事班班长老王头、宣传队女队员晓孟等,这些人物形象是我们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功臣,是我们今天享受和平幸福生活而不能忘却的前辈——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最近在电视上看到有个连队墙壁上写的一行字:“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此话诚然,只有奋斗的青春,才是人生中最值得回忆的青春啊!

>>> <<<
  【责任编辑】: 杨兆莲
  【稿件来源】: 解放军报
您现在要:【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国防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
·《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军工关键设备设施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征兵工作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工作条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
宁夏国防教育网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国防教育办公室 本网设计制作:宁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