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放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 文字头条
数万将士血洒湘江 红军书写长征悲壮一役
国防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6-09-05 10:27:56

  “我那时没想明白,是什么力量让这些红军战士在面对敌人时无畏无惧,是什么精神让他们勇往直前。”刘发育,90岁,广西兴安县界首镇人,时隔82年他仍然清晰地记得当年壮烈牺牲的红军战士。

  初秋的湘江广西兴安县界首古镇段,绿树如茵,江水瑟瑟。1934年11月底,这里是中央红军强渡湘江的重要渡口之一,在界首渡口旁,一座叫“三官堂”的古建筑格外显眼,中央渡江总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彭德怀曾在这里指挥界首阻击战。在战况最激烈的时候,朱德、周恩来也来到这里,指挥红一军团、红三军团掩护主力部队渡过湘江。这里的墙上仍然贴有当年战斗的照片以及战役形势图。

  刘发育见证了阻击战的激烈场景。他回忆,当时的红军战士很苦,穿得比普通老百姓还差,只拿着枪、子弹、干粮,连背包都没有,他们路过村子的时候从来不扰民,还打开地主的粮仓把粮食分给贫苦群众。

  “有12名红军就在我们村口不远处与国民党军交战,一开始是红军处于攻势,后来枪声越来越密集,红军退守一处土坡,一夜后,枪声就停了。”枪声停后,当时只有8岁的刘发育和其他几个小伙伴一起在村子附近捡子弹壳,看到了11名红军战士的遗体,还有一名受伤的红军倚靠在一棵大树旁。

  “他靠在树边,我们上前帮忙,给他食物,但他只向我们讨了点水。”刘发育和伙伴们想救这名红军,可是那个时候到处缺医少药,只能轮流帮这名红军拿水,由于伤势过重,这名红军三天后不幸去世。

  今年102岁的支义青当年曾经在全州县凤凰嘴渡口给红军架设过浮桥,他回忆,当时天上有飞机俯冲扫射,地面有追兵步步紧逼,但是当地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用几条船为底座,中间架上木头和木板,硬是把浮桥架了起来。

  “红军说他们是工农的队伍,为了老百姓而战,每天还给我们工钱,和动不动就抓壮丁出劳役的国民党军完全不一样。”支义青说。

  全州县党史办副主任刘绍新说,湘江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全州县境内,在凤凰嘴渡口,红军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江面,密密麻麻的牺牲战士遗体被冲到10多里外的一处河湾,十分惨烈。

  在兴安县湘江战役纪念馆的序厅左边,刻着几个金色大字:“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失败者。”馆长尹汤怀说,这几个字是朱德在周恩来发给全军的电报后面特意添加的,“这反映了当时的危急程度,红军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根据史料记载,渡过湘江以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从湘江突围以后,中央红军艰难翻越兴安县境内的老山界,然后向云贵方向挺进。而今,当年的老山界已经成为旅游名胜区,而红军路过兴安县留下的标语楼仍然保存完好。尹汤怀说,红军战士为解放工农舍生忘死的坚强意志依然激励着后来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进。(记者 黄浩铭)

>>> <<<
  【责任编辑】: 杨兆莲
  【稿件来源】: 新华社
您现在要:【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国防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
·《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军工关键设备设施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征兵工作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工作条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
宁夏国防教育网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国防教育办公室 本网设计制作:宁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