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放

  当前位置:首页 -> 军史战史
品读《最后的战役——解放舟山群岛之战》
国防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4-12-30 16:10:45

  长篇纪实文学《最后的战役——解放舟山群岛之战》,是作者刘志远作为舟山群岛战役的亲历者,在创作《渡海战役》《跨海东征》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其中汇集了舟山群岛战役中的指战员们英勇、机智、顽强、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事迹,点点滴滴,由浅入深,汇涓出一条革命前辈亮剑舟山的辉煌军史之河。

  在群岛战役中,我军将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克敌制胜,在壮美海疆屹立起一座座英雄群雕。“华东战斗英雄”林茂成就是一位骁勇英雄。他15岁参加八路军,身经大小战斗80余次,18次带领突击队冲锋陷阵,次次出生入死。担任排长,率部歼敌缴获的武器足够装备一个团。1949年8月19日,林茂成由“人民英雄连”连长提升为“洛阳营”营长,刚出席世界民主青年大会回国归队不久,就投入解放舟山首攻大榭岛战斗。面对国民党军密集的海空封锁,林茂成瞅准敌机两轮飞行间隙,英勇果敢地强渡海峡,就在离海岸百米左右的海面,突然遭到国民党军掉头而来敌机的疯狂扫射,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5岁。在舟山烈士陵园,屹立着“林茂成烈士纪念碑”,英雄的战斗风范永远在东海之滨浩然长存。

  “登步复登步,踏进中原路,再造新中国,灵兮其永护,香放自由花,围绕英雄墓。白骨黄土,千古流芳,冲天浩气,日月争光。”解放舟山令人刻骨铭心的,是登步岛战役中那血染的风采。登步岛面积约16平方公里,却扼守舟山蒋军海运咽喉,成了敌我必争之地。1949年11月,21军61师攻取桃花岛后,决定深入攻取登步岛。蒋介石见“定海大门敞开,形势益见危急”,立马增派87军的221师进驻登步岛,并急调67军从潮汕驰援舟山。面对黄埔嫡系6个美械团,年仅30岁的61师师长兼政委胡炜,亲率两个老红军团攻打登步岛。干部伤亡了,战士替补指挥;子弹打光了,从阵前敌尸搜寻,用石砸、刺刀拼;阵地不时遭到蒋军海军舰艇炮击,几度易手;战士们不惜抱着炸药包炸毁工事,与敌军同归于尽……虽然敌我兵力悬殊,但是61师官兵英勇无畏,鏖战犹酣。因为孤军作战,又无法补充兵力、粮食和弹药,危急时刻,胡炜果断决定撤退。前有强敌,背靠大海,胡炜根据这一态势,灵机组建7个战斗组,入夜佯攻牵制敌军,轮番交替掩护主力撤退。血战三天两夜,在桃花岛部队接应下,61师巧妙地全部撤回桃花岛,歼敌、俘虏3396人。登步岛之战,彻底击碎了蒋介石“全歼登步岛解放军”的美梦。61师牺牲的395名烈士的英魂,迎着解放全中国的胜利曙光永远屹立在东海海疆。

  舟山历来是军事重镇,从鸦片战争抵御入侵到解放舟山群岛战役,每一抹战争的硝烟都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舟山群岛战役这次我军战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渡海作战,最令人震撼。从1949年8月18日首战大榭岛拉开序幕,面对15万全副美式装备、拥有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的国民党守军,我40万大军以木帆舟楫强渡海峡,势如破竹,摧枯拉朽,不到3个月就连克30余岛,歼敌12581人,生俘少将李湘萍,最终于1950年5月13日全面解放舟山群岛。这次战役史无前例,这些辉煌的过往,将永远留在历史的深处,值得追思。

  品读该书,字里行间飞溅出峥嵘岁月,那些熟悉的人和事历历在目,漫溯心头,让人身在现代都市,心却和舟山历史相逢。让人遍拾烽火硝烟中一串串战斗脚印的同时,汩汩不息地生发起强国强军的无限力量。(作者 张后胜 丘斐远)

>>> <<<
  【责任编辑】: 杨兆莲
  【稿件来源】: 中国国防报
您现在要:【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国防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
·军队党组织实施党内监督的规定
·军队转业干部住房保障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
·国防动员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
·《现役军官法》
·《人民防空法》
·《军事设施保护法》
·《兵役法》
宁夏国防教育网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国防教育办公室 本网设计制作:宁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