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6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在《解放日报》报头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则公告:“自上海解放以来,承各方雅爱,纷纷以慰劳解放军事宜来相询问,厚意至感。兹因解放初期,百端待理,拟将劳军事宜推迟,俟决定具体办法再行通知。在具体办法未决定前,一切慰劳事宜希暂停止。”
原来,1949年5月27日,上海宣告解放。极为疲惫的部队官兵不入民宅,夜宿马路,以严明的纪律和过硬的作风为上海市民送上一份厚重的“见面礼”。清晨,当市民打开大门,看到整齐睡在马路上的解放军官兵时,深深地震惊和感动了,也充分认识到这支人民的军队与贪腐的“国军”之间的天壤之别。上海市民自发地开展慰劳解放军的活动,由衷地表达对人民子弟兵的拥护与爱戴。然而,刚刚获得新生的上海百废待兴,接管事宜十分繁杂,劳军活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工作精力,于是上海市军管会、市政府采取公告的形式,暂缓劳军事宜。
待接管告一段落,城市军事管制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劳军事宜重新提上议事日程。7月16日上午10时,上海市各界劳军总会在国际饭店举行了成立大会,上海市人民政府陈毅市长、潘汉年副市长、沙千里副秘书长及总工会、妇联、学联、青联、教联等各界代表共计50人与会。陈毅市长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各界慰劳之意表示感谢。他说:“完全出于人民的衷心爱护人民解放军而发动慰劳,这件事的本身改变了国民党时代的军民关系,意义很大。人民解放军来到上海之后,给了市民以帮助,上海市民也帮助了人民军队。军民密切合作,最令人满意的事情。”陈毅市长还对慰问经费的使用作出了说明:将来收到的钱,除了一部分慰劳解放军和伤兵以外,还分一部分作为遣散难民之用,以减轻市民的负担。潘汉年副市长就自觉自愿、量力捐献等劳军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说明。
劳军总会成立后,发表了《慰劳人民解放军宣言》,深入工厂、农田、学校、街道宣传劳军的重要意义,发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工商界、妇女界、文艺界、青年界、自由职业界、近郊等劳军分会纷纷宣告成立,组织本系统成员踊跃捐款捐物。劳军的形式十分丰富,既有工商业义卖,又有体育界名将献技;既有艺术界明星义演,又有三轮车夫义踏;既有地方剧广播宣传,又有《解放日报》开辟专版刊登劳军故事、宣传画、宣传歌曲,营造了热烈的氛围。
上海市民热心参与劳军运动,涌现出很多感人的故事。一位80岁老太太陈方氏捐献出两枚金戒指,还附上一封信,表达对“军民如此亲密”的欣喜之情。学徒工朱荣天、练习生钟家德等底层劳工,每天只赚6角钱底薪,却捐出了3000元存款,相当于14年的工资收入,还表示“自己只能表这一点心意,很惭愧”。上海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大新百货等单位还展开了劳军挑战。大新百货练习生唐德森提出每月认捐底薪2元,直至全国解放;职工李银表示要每月认捐2.5元;洋伞部练习生甘水培,职工柏相周、赵学琳等人不甘落后,主动提出每月认捐3元;最后唐德森再加2元,每月认捐4元,才结束了热烈的挑战活动。(注:本节所列金额为新人民币。)
9月1日,《解放日报》刊登了劳军总会保管委员会主委项叔翔的《劳军总结报告》。经过一个半月的广泛组织和深入发动,共计收到慰劳金72.46亿元;慰劳品共计29种,约值15亿元;医院免费诊疗解放军战士1万名,150名市民登记长期捐献至全国解放,2450人正在登记中。上海市劳军运动取得了如此辉煌成果,极大地支持了全国的人民解放事业。(注:本节所列金额均为旧人民币,1万元折合新人民币1元。)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回眸63年前上海市的劳军运动,对于今天加强军政军民关系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作为部队官兵,要永葆人民子弟兵的政治本色,始终热爱人民、服务人民,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忠实捍卫人民的根本利益,用无私奉献的实际举动赢得人民的真心爱戴和衷心拥护。地方各级政府要广泛成立双拥共建组织,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利用新闻媒体和新兴媒介宣扬部队建设成就和英模人物,赴企业、工厂、社区一线进行鼓动宣传,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军热情,组织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活动,搞活科技拥军、信息拥军等新型拥军样式,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强劲的发展动力,在全社会形成人民军队人民建的生动局面。只有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同命运共呼吸,才能铸就新的钢铁长城,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本文所用资料,均引自1949年6月13日-9月1日《解放日报》。(王曰国 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