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兰毛毯
(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园收藏)
1940年,国民党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63岁的靳体元先生亲眼看到了军民缺吃少穿的窘迫状况。于是,他就打算用盐池的滩羊毛为原料办一个纺织厂,来帮助政府解决军民的被服问题。工厂取靳体元的“元”字和商会会长杨华亭的“华”字命名,称为元华工厂,三月正式开工,主要生产毛纺织品。这是盐池县有史以来的第一家工厂。工厂在县委和政府的帮助下终于建立起来了。
1943年,抗日战争到了关键时刻,三边分区计划生产衣服3万套,被4000床,毡帽2万顶。其中元华工厂完成衣服1.2万套,占分区计划的40%;被4000床,占任务的100%;毡帽1万顶,占任务的50%。同时还给群众制作了许多生产、生活用品。
元华工厂的干部工人们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为边区军民服务,为抗战服务,解决了边区军民生产亟需,边区许多机关干部、战士们,头上戴的是元华工厂制作的羊绒帽,身上穿的是元华工厂生产的衣胎,晚上盖的是元华工厂供给的羊毛被胎。盐池县元华工厂为陕甘宁边区的抗战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受到党中央毛主席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
1944年6月26日,陕甘宁边区合作社联系会议开幕,各地合作社主任及有关单位代表199人参加了会议。6月27日,朱德总司令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后期,毛
主席接见了全体代表,作了重要讲话。7月3日,毛主席兴致勃勃地来到杨家岭大礼堂会场。他说:“每一个模范合作社,都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毛主席对如何办好合作社,讲了四个问题,并接见了靳体元、刘建章等16名合作社英雄。
毛主席对靳体元说:“蒋介石想用经济封锁这条绳子勒我们的脖子,他没有想到,我们边区军民不但会搞大生产,还会办工厂唻,边区的工厂可是我们的救命厂啊,你这个元华工厂办得好嘛!”毛主席最后笑着对大家说:“今天中共中央欢迎各位同志来到这里,我们对大家热心办合作社表示感谢,希望大家回去后好好办工厂!”(1987年,由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园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