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花盛开 鱼水情更深——中卫市双拥创建工作纪实
稿件来源:中卫日报
发布时间: 2024-08-05
民拥军意如山重,军爱民情似海深。在中卫大地,每一寸土地都凝结着军民团结一家亲的鱼水情谊,每一个角落都盛开着璀璨的双拥之花。
自2021年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以来,中卫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一个目标”,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两个大局”,有效整合政府、部队、社会“三方资源”,着力打造教育、科技、法律、文化拥军“四项品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行,谱写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崭新篇章,结出了新时代双拥共建的累累硕果。
高位推动,厚植双拥根基
一直以来,中卫市委、市政府把双拥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坚持“五个优先”:双拥工作优先议定、双拥经费优先保障、拥军问题优先解决、军队发展优先支持、军人事务优先办理。2021年以来,研究解决部队“急难愁盼”突出问题和部队官兵实际困难累计80余件,结合实际探索打造“红星 崇军 筑梦”党建特色品牌,以党建引领退役军人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军地互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全新双拥工作局面。
中卫市不断健全完善退役军人和双拥工作制度保障,出台《中卫市“十四五” 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规划》《关于加强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实施意见》等制度方案,为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556个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按照“五有”“全覆盖”要求全部实体化运行,44家县乡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9个100人以上的退役军人社区服务站成功创建“全国示范型服务中心(站)”,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双拥工作体系。
强化宣传,营造双拥浓厚氛围
“我曾经是一名军人,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荣获二等功,虽然曾经的军旅生活非常艰苦,但我对参军保家卫国一直感到自豪,只要穿过军装,一生都要坚守军人品质。”7月23日,在沙坡头区滨河镇新河社区国防(双拥)教育基地举行的“八一”建军节主题活动上,“全国最美退役军人”马永庆满怀深情地讲述着自己的从军经历。
为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中卫市组建了“老兵宣讲团”,常态化开展“六进”宣讲活动,同时大力培树褒扬退役军人先进典型,在《中卫日报》、中卫电视台开辟专栏宣传“最美退役军人”“模范退役军人”及各类双拥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广大退役军人永葆本色建功新时代。
近年来,中卫市举办了国防教育专题报告会、双拥工作专题报告会、庆“八一”双拥广场文艺演出,打造“少年军校”,开展文艺、法律、科技、卫生“四进”军营活动、“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评树宣传活动,每年发布中卫籍现役军人立功受奖“光荣榜”,编印《中卫市二等功以上人员名录》,为一等功臣现役军人撒占才、7名健在抗美援朝老战士和6名荣立一等功退役军人拍摄专题宣传片,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
走进沙坡头区滨河镇新河社区占地500平方米的双拥主题广场,双拥主题墙、“十大英模”国防教育长廊、退(现)役军人优秀人物英雄榜等,使这里的双拥文化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中卫市不断强化双拥阵地建设,投入资金1916万元,完成沙坡头区散葬烈士墓整修及中宁、海原烈士陵园提质改造,开展“清明祭英烈”“9·30烈士公祭日”系列纪念活动,崇尚英烈氛围愈加浓厚。
在城区主要公共场所设立永久性双拥标识和宣传牌,打造双拥主题公园、双拥广场、双拥一条街以及沙坡头区滨河镇新河社区国防(双拥)教育基地、海原关桥红色小镇等6个退役军人思政教育示范基地,将双拥宣传、国防教育逐渐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双拥工作的浓厚氛围。
拥军爱军,丰润双拥沃土
为了做好服务部队保障工作,市、县(区)及各部门(单位)主动靠前服务,每年制定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为服务备战、保障打赢出力,扎实解决好部队需要地方协调解决的具体问题。先后帮助驻卫部队维修出行道路、疏通地下管道、安装路灯、改善消防设备、化解军用土地纠纷等。2021年以来,市本级财政累计投入1200多万元,实施中卫军分区“四个秩序”等项目。海原县投资1214万元建设部队训练基地和县消防救援大队业务用房,优先保障人民武装工作经费180万元。中宁县春节慰问驻地赴边防执行任务官兵家属200余人,连续4年累计投保203万元为5000余名退役军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近年来,中卫市始终把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作为重要政治责任,着力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子女教育优待、转业安置等难题。
为了切实解决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问题,中卫市开展了“线上+线下”适应性培训,举办了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前不久,在沙坡头机场大道旁的装载机实训基地,20多名退役军人学员轮流进行砂石装卸作业,经过大家认真训练和教练的悉心指导,退役军人们掌握了装载机的操作技能。退役军人周青高兴地说:“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培训机会,只要考试合格,我又多了一个就业选择。”
宁夏华赢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 卫国说:“我们承接了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开设了面点师、厨师、无人机操作、自主创业等课程,通过专业授课,可以有效提升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能力。”
近年来,中卫市推行“人民调解+仲裁+信访”纠纷治理模式,为英模、烈属、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减免不少于50%的公证费用;创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办理军人、武警、消防人员子女入学入托94人,退役军人提升学历免试入学;高质量完成退役军人安置工作,举办退役军人军属招聘会70余场次,新增就业708人;为457户住房困难退役军人解决保障性住房;军地联合开展军事设施保护问题排查,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常态化开展军地共建活动,社会力量拥军作用发挥明显。
每一个做法,每一项政策,体现的都是中卫人民对驻地官兵的浓浓情谊。
军民同心,共叙鱼水情深
驻守一方、稳定一方、造福一方。从城区到农村,从抢险救灾到疫情防控,总能看到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的身影。驻卫部队官兵、消防指战员坚持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己任,主动投身基础设施、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有力服务保障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中卫军分区对口帮扶我们村,筹资70万元建起了2个养殖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共养殖肉牛和基础母牛200多头,村集体每年可获7万元左右的分红。”海原县贾塘乡后塘村党支部书记田术兵说,如今,后塘村不仅摆脱了“空壳村”的帽子,还有了支柱产业,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后塘村村民田风元之前是村里的脱贫户,没有固定收入。自养殖合作社运营以来,他在合作社务工,干起喂牛、饲草加工等工作。“吃水不忘挖井人,非常感谢中卫军分区的支持和帮扶,我现在每月有四五千元的工资收入,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信心百倍、干劲十足。”田风元说。
如今,在后塘村,村部用房焕然一新,村部广场宽阔整洁……多年来,中卫军分区为后塘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37.8万元,开展“兵叔叔进课堂”活动,捐资助学贫困儿童40名,推荐海原县关庄乡窑儿村农副产品入选军委国防动员部农副产品“服务+”平台消费帮扶专区,助力乡村振兴。武警中卫支队累计投入35万元,为结对帮扶村开展党建帮扶、完善基础设施、送医送药巡诊等,常态化担负联勤武装巡逻、警戒设卡等专项任务,为维护驻地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31660部队累计投入30余万元,为帮扶村建设智慧乡村,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群众等。
近年来,驻卫部队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设备优势,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特别是在抢险救灾行动中走在前、冲在前,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四年来,各驻卫部队主动与驻地政府联系,与干群一道打扫交通要道卫生,清运积雪、垃圾等200多吨。市、县(区)消防救援支(大)队为各村(社区)配置消防柜等消防设施设备,经常深入社区(村)开展消防和减灾知识宣传。疫情期间,还组织全市基干民兵参与疫情防控1.5万余人次,用实际行动建设第二故乡。
惠兵暖心,畅通军地连心桥
中卫市各级党政机关把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作为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加经费投入,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办好拥军优属“暖心事”,架起军地联系“连心桥”、筑起互办实事“融合网”,受到广大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的赞许。
2023年7月,沙坡头区首家“双拥主题银行”在中卫农村商业银行西街支行挂牌,并创新推出“拥军贷”,满足退(现)役军人和军属创业、就业、消费等资金需求。
退役军人刘磊获得了首批20万元“拥军贷”授信额度,他高兴地说:“对于准备创业的我来说,‘拥军贷’对我帮助很大,让我对以后的发展很有信心。”
在沙坡头区文昌镇东园村的拥军商圈,党建领航“拥军商圈”的标识十分醒目,退役军人及家属持有效证件,就可以在商圈内的店铺享受优惠政策。“退役军人为保家卫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退役军人及家属提供最真诚、最优质的服务。”电动车销售连锁店负责人王辉说。
多年来,中卫市多举措推动优抚优待从“重点领域”向“社会全域”拓展,用心用情的服务,让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加。
目前,中卫市已启动“卫生健康崇军行动”,开设医疗绿色通道,设立军人窗口,设置优抚病房,全面落实现(退)役军人和军(烈)属免费体检工作。落实“交通拥军”“旅游拥军”政策,开通市区“拥军专线”,军人军属等持优待证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享受景区首道门票等优待政策。在全区率先成立市级“宁夏中卫情暖老兵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累计为109名重大疾病退役军人及现役军人家属发放关爱援助基金34.45万元。将1355名困难退役军人纳入城乡低保范围,走访慰问生活困难退役军人 6568 人342.7万元……
中卫市认真落实“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机制,2021年以来共悬挂光荣牌1658块、发放优待金6253.2万元,招募崇军合作伙伴近1200家。实施中卫军休大学建设项目;将荣立二等功以上退役军人和中卫籍烈士名录录入中卫地方志。为109名退役士兵和201户退役军人创办企业减免税金629.8万元,为481名退役军人和军属、退役军人创办企业发放创业贷款1.5亿元,为69名自主创业退役军人发放创业补贴54.1万元。
时代变迁,变不了拥军爱民之心;岁月更迭,掩不住浓浓鱼水情深。如今,在中卫这片热土上,党政军民不忘初心、勠力同心,用心用情共绘双拥美好图景,让“军人荣光”在沙漠水城、云天中卫薪火相传、熠熠生辉。(全媒体记者 刘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