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决胜脱贫攻坚 彰显军人本色 -> 脱贫攻坚路上初心坚

同心军民同心“拔穷根”致富路越走越宽

稿件来源:吴忠文明网 发布时间: 2020-05-29

  2016年,同心县人武部与下马关镇三山井村建立了联系帮扶,始终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把部队所能、地方所需、群众所盼有机结合起来,协调社会各界力量,精准部署安排扶贫工作,形成了军地共建党支部、抓培训提素质、助学扶智和特色帮扶项目相结合的帮扶模式。   

  近日,记者随县人武部驻下马关镇三山井村驻村工作队来到了下马关镇三山井村,错落有致的红砖瓦房、整齐干净的硬化路、道路两边绿树成荫,处处是一派新农村的景象。工作队队长陈泽乾告诉记者“每次回到这里就感觉回到了自己家,看到老乡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我心里特别高兴。” 

  年近60岁的张广玉是一名退役军人,前些年由于身体不适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不能干重活,生活一度陷入困境。2016年县人武部在三山井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后,主动帮助张广玉申请了公益性岗位,成了村里的护林员,每月都有固定收入。此外,县人武部还结合他的实际情况,他积极鼓励小规模养猪。经过三年的努力,2019年张广玉脱贫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为帮三山井村“拔穷根”,同心县人武部定期研究部署扶贫工作,每年指定专人驻村帮扶,协调社会各界力量,精准开展帮扶工作,形成了军地共建党支部、抓培训提素质、助学扶智和特色帮扶项目相结合的帮扶模式。协调地方投入60余万元参与三山井村脱贫攻坚,建设了文体活动室,购置了文化体育器材,在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还与自治区商务厅合作为2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妇女培训手工编织技能。先后共投入资金41万余元重点帮助三山井村发展养殖、手工编织和扫帚加工等产业,真正实现了“户户有产业、人人能增收”。 

  在扫帚加工厂,57岁的郭广仁正在厂棚里细心专注地忙着手中的活儿,将砍伐好的芨芨草码放整齐,打磨、编织,上机械定型,不一会儿,一把扫帚就编扎成型了。郭广仁是三山井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这里他一天能扎三四十把扫帚。他告诉记者,“只要勤劳一点,一个月收入一两千块钱,维持家里的吃喝基本不成问题。” 

  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贫困户脱贫,今年县人武部还结合三山井村实际情况,与村两委商议,积极探索“合作社+村集体”的托管代养模式,将投入12万元帮扶项目资金到三山井村国仁专业养殖合作社,发挥养殖模范户带头作用,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贫困户脱贫。 

  如今的三山井村早已改头换面,村里的产业多了,就业的路子宽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人均年收入已由2016年的2160元增涨到现在的9050元,贫困发生率从42%降到了0.58%。(金珊珊 杨龙) 

>>><<<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