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兵服务万里行丨一路传艺一路歌
沙哑声带遇清泉,军营飞出百灵鸟
小分队第一站来到了银川,在武警宁夏总队机动支队礼堂内,队员吉喆刚放下课件,原“红肩章男生合唱团”骨干彭智彬的嗓子,便如同被砂纸打磨过:“吉教员,咱们拉歌全凭吼,嗓子冒烟是常事!”这声音,是无数基层战士声带的真实写照——热情有余,技巧不足。
吉喆了然于胸,她带来的不是高深乐理,而是战士急需的“作战手册”:“放松、叹气、找支点……”吉喆说着练习的要诀。彭智彬是第一个走上台接受单独辅导的,他试着调整,第一遍唱《传奇》,声音紧涩;第二遍气息下沉,通道打开,嗓音竟如挣脱束缚般豁然开朗,变得宽厚立体!掌声在台下炸开,小张摸着喉咙,难以置信:“神了!嗓子松快了,声音自己‘站’起来了!”这神奇的“点化”,让理论化作可感的力量,合唱队员眼中闪出光——原来唱歌不必靠“吼”,科学自有回响。
墨香剑气两相激,方寸营盘纳百川
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活动室,墨香氤氲。二级上士马文博屏息凝神,展开书法《学海无涯》。小分队带队干部细细端详:“笔力雄健,军人之风!若这‘涯’字最后一捺再舒展开阔些,便真有无涯气派了。”马文博立刻记下,眼中满是求索的光。
最热闹处,下士陈立伟的画板前挤满了人。一幅《深夜岗哨》,星空的深蓝与靛青自然流转。“你太爱这营区了!”队员李广豪由衷赞叹。陈立伟却苦恼色彩搭配。李广豪掏出手机色环图:“冷暖色如战术配合,需协同!”队员赵子鉴蘸起橙黄:“岗亭灯光加点暖,与夜空冷色相呼应,恰似哨兵与营区的守护之约!”颜料在点拨下晕开,军营的筋骨与艺术的魂魄,在画布上水乳交融。当老师回赠一幅国画作品时,陈立伟激动敬礼,手臂不慎蹭上颜料——这斑斓的印记,成了此刻最美的勋章。
星火夜奔遇知己,暗室同燃一灯明
战鹰列阵、夜色如墨,当文艺小分队结束演出整队至台后,宁夏总队“塞上星火”理论文化服务小分队的队员们早已等候多时。原来,他们刚刚结束上一站在吴忠支队的巡演,大家顾不上休息就乘车匆匆赶到演出现场。两队队员席地而坐,开始了交流。
“向你们取经来了!”“塞上星火”理论文化服务小分队领队程铭开门见山。队员张晓东抢着说:“看你们演出,我像挨了‘电击’!原来状态就是那道光!”他坦言,队员们也常疲惫,但领队一句“服务基层,就得拿出最好状态”,让他们始终咬牙坚持。老兵张洪浩,当兵18年却“赖”在分队不走,他感叹道:“看到你们的曲艺,才知道闭门造车要不得,得出去‘碰’出火花!”大家的眼神里映着同样炽热的眼神。灯光下,文艺小分队队员杨雅淇毫无保留:如何用“第三只眼”审视自身表演?如何让每个队员都成为节目的“主人”?艺术永无止境,服务兵心之路亦无坦途,唯有碰撞,方知暗室同行者众,那盏心灯便永不熄灭。
旧琴弦上说传承,指尖跃动新希望
石嘴山支队某中队乐器培训场地上,中队的几名吉他爱好者带着几把旧吉他静静倚墙等待着老师们的到来。
小分队队员丁明超来到现场时超好奇:“这么多琴?”战士丁健轻抚琴身,目光悠远:“这把我的,那些…是老兵退伍留下的。他们带不走琴,更带不走盼我们学会的心。”
琴箱蒙尘,弦已暗哑。执勤繁重,无人指点,官兵空有热爱,却难入门径。丁明超心头一热,当即开课。从右手节奏练习到左手指法转换,他化繁为简。零基础的战士瞪大眼睛,手指笨拙却无比认真。一位会葫芦丝的战士丁健稍触类旁通,很快弹出简单旋律。丁明超鼓励大家:“右手节奏是根基,握住了它,很多歌都能在弦上‘活’起来!”有限时光里,种子已播下。老兵留下的琴,终于等到了新主人的指尖触碰。琴弦震颤的刹那,不仅是音符的传递,更是军营深处对美好生活那份无声期盼的回响——它穿越时光,在一代代迷彩身影中薪火相传。
巡演落幕,文艺小分队踏上归程。塞上的风拂过贺兰山阙,也拂过那些被歌声熨帖的耳朵、被画笔点亮的眼睛、被琴弦拨动的心房。
服务时间虽短,却如星火坠入干柴。在那些地图上或许并不起眼的营盘里,在日复一日的执勤与磨砺之间,一场演出、一次辅导、一句点拨,都成为荒漠甘泉。艰苦之地的官兵盼着他们来,舍不得他们走——只因这点滴暖意,照亮的不仅是片刻欢愉,更是精神深处对星辰大海的向往。小分队与基层官兵的每一次“碰撞”,都在为忠诚的底色增添一抹动人的亮光,于无声处告诉每一个坚守的身影:星河璀璨,总有人带着火种,为你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