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塞上军旅

退役军人李金沛:照顾瘫妻护“小家” 服务社区暖“大家”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2025-10-11

  “听到消息的那一刻,我脑子一片空白,赶到医院看到她的伤势,腿一下子就软了,浑身力气像被抽干了一样。”回忆起2008年的那一幕,李金沛的声音仍带着一丝颤抖。

  今年47岁的李金沛,曾是一名军人。22岁退伍后,他与孙丽梅步入婚姻殿堂。婚后的日子平淡而温馨:妻子贤惠温淑,将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他工作挣钱,支撑起这个普通小家。日子虽不富裕,却幸福感满满。

  平静的生活被一场意外彻底打破。2008年,孙丽梅突遭车祸。出院后,孙丽梅瘫痪了,全身只有手指能轻微活动,还丧失了语言能力,生活无法自理。

  也是从那天起,他的生活也彻底改变了。为了能全天陪伴妻子、及时照料,李金沛辞去了大武口三厂医院的工作,成了孙丽梅的“专职护工”与“专属医生”。他四处奔波,带着妻子前往成都、西安、北京等城市求医问药,凭借自己的医学知识,为妻子调配中药、搭配营养饮食。

  11.jpg

李金沛在为妻子洗脚。

  每天清晨,他都会准时为妻子穿衣、洗漱、喂饭、喂药,一套流程下来,常常忙碌到中午。妻子爱干净,李金沛便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为防止妻子肌肉萎缩,他坚持定期为妻子按摩,从手臂到腿部,仔细疏通身体的每一条经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金沛的精心照料与不懈求医下,妻子的病情逐渐稳定,身体机能也有了明显恢复——不仅重新开口说话,还能慢慢走路,只是右侧肢体仍无法恢复如常。

  “我的妻子从像婴儿一样蹒跚学步、咿呀学语开始,逐渐康复起来,除了讲话、思维、情绪等些许不足,她已能正常生活了,我们的爱没有白付出,辛苦和劳累是值得的。”李金沛说:“我和她是从苦日子里一起过来的,她曾陪我走过人生最难的阶段。我是军人,也是党员,当兵时要保家卫国,回到家里,守护好她、担起家庭责任,就是我的‘使命’。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会一直照顾她。”

  12.jpg

幸福的一家三口。

  “能这么顺利,真的要感谢很多人。这些年,大武口区残联的工作人员逢年过节都会上门慰问,关心我和妻子的生活,帮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李金沛说,辞职后家庭收入锐减,妻子后续康复还需持续投入,生活的重担让李金沛倍感吃力。就在他一筹莫展时,大武口区残联主动伸出了援手:不仅为妻子办理了残疾人证,还协调社区将其纳入低保范围,基本生活有了保障。这份温暖让李金沛重新看到了希望。2011年,在妻子基本可以自理的情况下,李金沛到平罗县医院从临时工做起,自学考上执业医师,现在是平罗县中医院急诊科的一名医生。

  13.jpg

李金沛入户义诊。

  工作稳定后,李金沛一家的生活逐渐好转,但他并未忘记这份“被帮助”的温暖,反而想着如何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用医者仁心为社区筑牢“健康防线”。在社区组织的“健康义诊进小区”活动中,总能看到李金沛忙碌的身影。他提前备好血压仪、血糖仪等基础诊疗设备,耐心为居民测量身体指标,遇到血压偏高、血糖异常的老人,他会详细询问日常饮食、用药情况,手把手教老人如何通过饮食调理控制指标,还特意在笔记本上写下用药注意事项和健康小贴士,反复叮嘱。除了义诊,李金沛还定期在社区开展健康讲座。他结合居民常见健康问题,精心准备讲座内容,从保暖、运动、饮食等方面给出具体建议。讲座结束后,他还留出互动时间,耐心解答居民的疑问,每一个问题他都认真倾听、细致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居民轻松掌握健康知识。

  14.jpg

李金沛在文明社区开展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

  在李金沛的带动下,社区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有医护专业的年轻人主动帮忙义诊,有热心居民协助组织健康讲座,还有人定期看望独居老人、帮忙代购药品。社区里的邻里关系越来越融洽,处处涌动着温暖。居民们都说:“李医生不仅自己做好事,还带动大家一起献爱心,有他在,咱们社区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李金沛用17年的坚守,书写了一段关于爱与责任的动人故事。他用坚守诠释了“相濡以沫”的夫妻深情,用行动践行了“医者仁心”的责任担当。他守护了自己的“小家”,更温暖了社区这个“大家”,他的故事,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身边人前行的路,也让爱与奉献的种子在社区里生根发芽,开出了最美的文明之花。(宁夏日报全媒体记者 方海鹰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