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褪色,永远是个兵
有人问信仰是什么,我认为信仰就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而三观是由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大环境等共同影响的,每个人不同的人生经验和阅历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三观。这些年我时常想起在部队当兵时的点点滴滴,那些在服役时收获的忠诚与担当、拼搏与奉献等坚定信念仍深深影响着我。
16年前,我成为了一名军人,穿上崭新的军装,告别了家乡固原。绿皮车载着同乡战友和我儿时的梦想一路向西,我们追随着西路军的足迹,途中经过换乘后,在第二天晚上10点到达部队驻地甘肃酒泉。高大的师部大门和哨兵列队欢迎新兵时严明整齐的军容,让我瞬间对这支部队肃然起敬,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参军的选择,我一定要刻苦训练,努力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
备战打仗是军队的主责主业。只有平时和战时一样训练,才能练就过硬的军事素质,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打硬仗、打胜仗。在部队,我们每天的工作和训练内容安排得很满,生活和学习虽然枯燥但很充实。每位战友都高度自律,被子会按要求叠成豆腐块,床铺会铺得一个褶皱都没有。除了晚上熄灯后上床休息,任何时候都不会躺床。室内楼道的卫生会打扫得干干净净,各分队间每日都有卫生评比。在部队,我们将个人融入了集体,服从命令,听党指挥。生活和训练中的苦、累、脏是战士们眼中磨炼自己的试金石,是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渗透到日常一举一动中的传承。
退役这些年,部队的那些往事总会在不经意间涌上我的心头,进入我的梦中。记忆中,清晨5点半的起床哨声总是准时响起,天那么黑、雪下得那么大,全连官兵排成整齐的列队集合,随着值班员铿锵有力的报告声,全连官兵踏着规整的步伐,喊着响亮的“一二一”“一二三四”的口令出操训练。晚点名时洪亮规律的答“到”声,就像全连官兵团结一心的凝聚力。艰苦的魔鬼周训练、400米障碍赛后的身心俱疲、20公里的奔袭、7天7夜的野外拉练……我们在一次次的极限中挑战自己,在一次次的训练中磨砺心智。最苦最累的时候,我总会用这句话激励自己:“苦不苦,想想民族屈辱;累不累,想想抗战前辈。”瞬间便觉得一切苦和累都值了。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总在思考怎么才能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在部队时,我和战友们苦练本领、流血流汗,努力实现作为军人保家卫国的责任与担当。退役后,我应该怎么做呢?我想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让拼搏与奉献的精神延续下去。2019年我加入了固原市蓝天救援队,疫情期间跟着队员们一起背着消杀瓶到市区各中小学校进行义务消杀。此后又陆陆续续参加了很多爱心公益团体组织的活动,捐赠各类物资。因为有医学专业背景,今年我报名了石嘴山环星海湖半程马拉松比赛的急救跑者招募,用具备专业急救技能的特殊跑者身份为选手们护航。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上各类首次亮相的武器装备和新型军种让人热血沸腾、激动不已,看到这强大的国防力量,我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更要奋发图强,开创未来。毛主席曾教导我们:“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只有国防力量强大了,和平才能长期存在。作为退役军人,我想对党、对祖国说:“请党放心,请人民放心,‘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李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