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子弟兵”到“社区勤务员”——记大武口区七旬退役老兵岳长贵的为民情怀

在“仁和·家党群邻里中心”,岳长贵(左二)和辖区老人围坐一起读报学习。
在大武口区朝阳街道仁和社区,每天下午2点半,71岁的退役老兵岳长贵总会准时出现在“仁和·家党群邻里中心”门口。作为该中心的“义务管家”,他每天都提前1小时到岗,从整理图书角的书籍,再到调试活动器材,每个细节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从军营到社区,这位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兵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退休10余年来,他作为贺兰雄鹰志愿服务队骨干、社区治保委员和金牌调解员,身负多重职责,却始终初心不改。他每天坚持到社区“上班”,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和付出,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1970年12月,年仅16岁的岳长贵怀着一腔热血参军入伍。在部队的严格训练中,岳长贵刻苦努力,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不到3年就当上了副班长。1974年,陕西省汉中市突发洪灾,岳长贵所在的部队奉命前往驰援。在齐腰深的洪水中,他和战友们连续奋战多日,用沙袋筑起了一道道安全防线。因表现突出,他在服役期间累计获得团、营、连各级嘉奖13次。
1977年5月,岳长贵光荣退伍。他先后到大武口区团委、石嘴山日报社等单位工作,直至退休。7年宝贵的军营岁月,不仅锤炼出岳长贵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更铸就了他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坚定信念。退休后,他依然保持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社区建设。
仁和社区成立于2009年,有居民3930户、8744人,其中老年人1054人、残疾人285人。2023年,针对社区老年人和残疾人多且无活动室的实际,在街道和社区的协调下,岳长贵联合多名热心退休党员争取到九安恒瑞置业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的80多平方米房屋支持,并于当年12月成立“仁和·家党群邻里中心”,为辖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学习、活动场所。
“这排书架是爱心人士捐赠的,那些棋牌桌椅是民政局捐赠的……”邻里中心成立之初,岳长贵连续半个月泡在施工现场,帮忙打扫建筑垃圾、规划功能区域,邻里中心的每一件物品,他都能说出背后的故事。
岳长贵是邻里中心公认的“主心骨”。他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随身带着笔记本,把居民提的建议、反映的需求都认真记下来。每次组织活动前,他都会提前与社区沟通协调,根据大家的实际需求精心策划。因此,他组织的活动总能贴近居民生活,受到广泛欢迎。
中秋节,他耐心地教每个孩子做花灯;重阳节办敬老宴,他跑前跑后给老人们盛饭夹菜;组织“厨神大赛”时,他又当起了“后勤总管”,把活动安排得周到细致。岳长贵还经常组织退伍老兵和退休党员一起读报学习,让邻里中心成为传递正能量的阵地。
“岳叔,不好了,10号楼那边因楼道堆杂物吵起来了。”听到居民的呼唤声,岳长贵急忙赶到现场,看到两户邻居怒目而视,马上撸起袖子要动手。岳长贵赶忙冲过去把双方分开:“大家都冷静,为这点事动手,值得吗?”
王大姐气得脸通红:“岳叔,您瞧瞧,他把楼道当自家仓库,这还让人怎么走?”张大哥也急眼了:“我就放几天,她就要给我扔了,啥意思?”
岳长贵劝解道:“老张,楼道是公共的,乱堆杂物不仅影响美观,还易引发安全隐患,咱们一起把杂物清理了吧。”随后,岳长贵从邻里和睦相处、公共空间规范使用的角度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双方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经过劝说,双方认识错误,握手言和并清理了杂物。
这样的“小事”在岳长贵身边常常发生,楼道堆杂物、养宠纠纷、噪音干扰……面对各类矛盾,他始终坚持“公正无私”的原则,用退役军人的直爽和退党员的细心,将“塞上枫桥经验”融入调解工作,经他调解的纠纷成功率达98%。
“只要腿脚利索,我就要继续为大家服务,努力当好‘社区勤务员。’”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岳长贵最真挚的心声。他用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在他这里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记者 单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