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县48名“兵支书”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在海原县的广袤田野上,一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红色先锋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海原县创新打造“红色传承·情暖老兵”党建品牌,通过“选、育、用”全链条培养机制,选拔48名优秀退役军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19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9人担任村“两委”委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海原县委组织部创新建立“服役表现+专业技能+群众口碑”三维评价体系,对全县3000余名退役军人进行精准筛选,最终选拔出48名政治素养高、带富能力强的骨干力量。
“这些退役军人政治坚定、作风硬朗,在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海原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系统培训、岗位锻炼等方式,这批“兵支书”迅速成长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在贾塘新村,村党支部书记马志虎带领村民发展肉牛产业,打造20多个高端肉牛养殖示范户,建成5个青贮饲草种植基地。这位曾荣立二等功的退役军人,放弃城市发展机会返乡创业,推动全村肉牛存栏量达1500多头,带动300多户村民增收。
刘进文(中)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关桥乡贺堡村党支部书记刘进文则瞄准特色种植,带领村民发展千亩西芹基地,同时盘活闲置校舍,联合邻村投资建设鱼儿湾原生态醋厂,探索“夏制醋、冬腌菜”的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预计年收益达40万元。
三河镇唐堡村党支部书记戴永强将部队管理经验融入乡村治理,成立治安巡逻队和志愿服务队,推动村务决策民主化。他常说:“处理矛盾就像带兵,既要讲原则也要有温度。”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形成了“有事共商、共建家园”的良好氛围。
“从保家卫国到建设家乡,我们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刘进文的话道出了这批“兵支书”的共同心声。如今,这48名退役军人正以实干担当,在海原县的乡村振兴征程上续写着新的荣光。(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段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