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感动|救援,用行动传递温暖与力量
下水打捞
4月4日11时,银川市北塔湖南侧湖岸上不少市民自发聚集起来,他们的视线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吴忠市蓝天救援队队长张小龙。当天,他要独自潜入湖底,为一位市民打捞无人机。
背上氧气罐,绑好绳索,张小龙顺着确认好的方向前进几步便很快潜了下去。在岸上看水清澈透亮,但水底的泥沙在张小龙脚步挪动的过程中被搅起,实际能见度不到半米,他只能靠双手一次次触摸湖底的物品来作具体判断。
一个半小时过去,打捞位置偏移、绳索预留长度不足等问题接踵而至,岸上的市民换了好几拨,氧气也所剩无几。失主不忍心再麻烦,轻声劝道:“实在找不到就算了。”张小龙看了一眼氧气余量,坚定地说:“我再试一次。”他快速调整绳索位置,重新确认方向,这一次,他终于摸到了那架无人机。
这一次的坚持,只是张小龙多年救援经历中的缩影。作为一名“90后”退役军人,他心里始终有股劲。张小龙告诉记者:“对我来说,不浪费身上的本事,还能帮助到别人,我也很满足。”2019年,他没有丝毫犹豫地选择加入银川市蓝天救援队,从志愿者开始做起,在实际救援中积累经验,也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2023年2月,吴忠市蓝天救援队正式成立,张小龙成为队长。同年8月,他带领队员前往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冲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在永乐村、黄家街村等地转运被困群众1500余人。当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突发6.2级地震,张小龙和队员次日凌晨便出发赶往现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逆行者”的担当。
目前,张小龙和队员经常性承担银川、吴忠、中卫等地水域救援、打捞,山地搜救,文体活动保障等活动。在公益救援这条路上,他多次听到过质疑的声音。“你们救援真的无偿吗?”面对这类问题,张小龙坦言:“我们不是全职做救援的,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维持救援队运营的资金主要依靠队员们自掏腰包,外加一些企业安全培训收入。尽管公益救援几乎填满了我们的休息时间,但救援这件事,既然做了,我们就要做到底。”张小龙说。
如今,吴忠市蓝天救援队的队伍里已经有了不少“00后”,救援队越发重视“科学救援”,增加了设备培训和实训的频次,为的就是能时刻做好准备。对他们而言,“最好的状态是永远备战,但始终无用武之地”。(记者 祁国昌 王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