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塞上军旅

一本社工证背后的治理升级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 发布时间: 2025-04-09
  4月3日,银川市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五里湖畔社区工作人员杨镜民的电脑上,一张名为“退役军人动态管理表”的彩色表格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表格上,辖区现役、退役军人的办事记录、需求清单以及服务进展一目了然,清晰呈现出社区现役、退役军人的详细情况。
  “为了提升工作效率,我自创了这种表格管理法。不仅得到了社区认可,还被辖区街道作为经验推广。”27岁的杨镜民告诉记者。
  在我区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一支专业化的社工队伍正成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的关键力量。2024年6月,杨镜民考取了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成为社区最年轻的持证工作人员。
  2021年,大学毕业的杨镜民投身社区工作,接手了服务退役军人的工作。面对众多需要帮助的退役军人,杨镜民深入了解每一位退役军人的情况,与他们耐心交流,收集各类信息。经过思考与实践,结合分类管理知识,精心设计出了表格管理法,实现了迅速定位服务对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基层服务模式正在全面升级。
  银川市金凤区五里湖畔社区共有11名工作人员,其中,持证社工有8人。五里湖畔社区党委书记郑彩霞在基层工作22年,她6年前考取了中级社工证。郑彩霞坦言,以前全凭经验工作,如今群众的需求不断多样化,工作方式也要更丰富专业,要学会把政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五里湖畔社区下辖五里台新村、五里湖畔两个小区。共有1188套公租房和廉租房,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800余名。“有的老年人不会用手机,我们会上门给老人做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会用智能手机的,我们办培训班教他们。”郑彩霞说,针对特殊群体,社工团队建立分类服务机制。
  以往,社区工作常被诟病“凭经验办事、粗放式管理”。如今,社区创新建立“三级网格服务体系”,将原有的大网格细化为“楼栋微网格”,每名社工人均负责七八个楼栋。社区工作人员曹佳说,通过考取社工证,她系统掌握了需求评估方法,现在能为每户建立个性化服务方案。
  “社区工作人员非常细心,他们在更换围栏时,专门在离公交车站最近的围栏处,留下一个小门便于居民通行。”80岁的居民张玉琴说,以前外出买菜、坐公交,得从大门绕,“这一绕就要多走一两公里,对我们这些老年人来说非常不方便,现在从围栏上的小门出入,减少了一大半的路程。”张玉琴说。
  社区工作者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问题,这也恰恰是考验他们能力的时候。
  五里湖畔小区14号楼前的道路年久失修,每逢下雨便泥泞不堪,老人出行不便,机动车底盘也常被剐蹭。此前,社区和物业公司多次尝试修路,却因居民意见不一而受阻。14号楼部分业主担心修路会影响自家出行,坚决不让施工;而高层业主则迫切希望道路能尽快修缮。面对这一难题,郑彩霞组织多方协商,召集业主代表进行商谈。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道路顺利修缮完成,得到居民一致好评。
  “专业化不是考个证书那么简单,而是要把个案管理、资源链接这些专业能力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郑彩霞说。(记者 智慧)
>>><<<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