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我还是个兵”
“科目:轻武器射击;内容:了解轻武器的战斗性能和基本射击理论;目的:通过训练使同志们熟悉并掌握轻武器射击要领……”5月19日,在全市民兵教练员及专武干部比武竞赛场上,张旭正在参加民兵教练员军事教学法考核项目。
对于有12年军旅生涯的张旭来说,军事教学法科目自然不在话下。
“毕竟是老兵了,每天除了训练自己,就是训练战士,军事素养和教学内容都已经刻在脑子里了。”说起自己的从军生涯,张旭自豪地笑了。
2005年,19岁的张旭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成为新疆某部队的一名解放军战士。
“从小我就喜欢听家人讲当兵打仗的故事,喜欢看军事题材的电视剧,所以就想走进军营,看看兵娃子都是怎么走队列、整理内务和生活的。”张旭说,只因喜欢,所以在自己最好的年龄,他选择当一名“兵娃子”,努力做一个奔跑着的追梦人。
刚走下列车的张旭,迫不及待地呼吸着来自高原的空气,想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能够适应这里。然而,现实给了他重重一击,仅仅半天,张旭就感觉气喘难耐,走两步便浑身难受。
队列训练、体能训练、理论学习……慢慢地,张旭适应了高原环境,适应了新兵生活。“对于高原气候,其实就两个字‘适应’,剩下的就是各种训练,在新兵连,我还被评为‘优秀新兵’呢。”张旭骄傲地回忆说,队列、投弹等新兵训练科目,他样样行,正如他的那句座右铭:“持之以恒,努力优秀”。
下到连队后,张旭更是努力践行着自己的梦想。
张旭说,新兵连和下到连队后的训练目的不同。新兵连的训练,注重的是基础,是为了完成从地方青年向革命军人的身份转变。下连后的连队,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连队,训练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战斗力的提升,让战士们能够在战场上更好地完成任务和生存下来。因此,这里管理和训练比新兵连更加严格。
“仅‘冲山头’一项,刚开始就让我们吃不消。”张旭回忆说,5公里体能训练之前,总有一项热身运动——“冲山头”,且一个“冲山头”的路程就远远超过了5公里。“本来新疆气候干燥、炎热,加上负重30斤,这样高强度体能训练,几乎我们每一个战士有过中暑晕倒的时候。可休息半个小时之后,大家又继续开始训练了。”
随后,逐渐进入“训练”状态的张旭因各项军事技能和素质优秀,被选拔参加“狙击手集训”。
张旭说,测、定、瞄、击、呼、修、控是一个狙击手的基本功。为了达到考核标准,张旭和战士们每天盯着远处一根白线,且白线上粘上插着大米的牙签,只为训练眼力。在运动目标射击训练中,张旭手里拿着枪,趴在地上,随时等待教练员的移动目标。
“每个人的枪里只有一发子弹,打完就没有了,所以必须准确。可又不知道移动目标靶什么时候出现,因此我必须时刻保持着一种姿势。”张旭说,哪怕是烈日炎炎、狂风暴雨或者冰天雪地,只要达到狙击位置,趴下来就不能再动了,有时可能一分钟、也可能是一个小时,甚至是一整天。不管目标有没有出现,都需要无条件地在那个地方静静地守候。因为只有一枪的机会,错过了可能就没有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高强度的训练,张旭的射击成绩总是优秀的,也正兑现了他那句“持之以恒,努力优秀”的座右铭。
2017年,张旭退伍了。尽管他脱下了军装,却脱不了记忆深处的哨音和起床号。让他觉得幸运的是,能够转身成为民兵总教头,不仅可以重温一份豪情,还能继续当个为民服务的兵。
民兵教练员对于张旭这位年轻的老兵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但军人本色就是勇于面对各种挑战,以最好的状态做出最好的结果。
在部队当班长,除了日常训练,还要时刻关心每个新兵的思想动态,谁训练吃不消了,谁想家了,谁家有困难了,生病感冒了等等,都要及时沟通、疏导,及时解决。张旭从民兵的角度出发,为他们量身定制教学大纲及教学方法,让他们更快更好地掌握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
“因为要求严格,有个别民兵表示不理解、抱怨过,甚至产生了抵触心理。”张旭说,面对这些,他从不解释,他要用实际行动去赢得理解和支持。
“只有高标准严要求的训练,才能在关键时刻体现出我们自身的价值。”张旭说,民兵也是“兵”,必须要严格纪律要求,规范组训流程,让参训民兵在训练场上既练军事技能,更练战斗作风。
踏入训练场的大门,张旭瞬时来了兴致,整齐报数、立正、稍息、停止间转法、齐步走、跑步走六个训练科目教案背的一字不差,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四会教学”一样不落。参训的民兵们各个精神饱满、姿态端正,有了“军味儿”。
在全市民兵教练员及专武干部比武竞赛中,张旭取得了军事教学法第一名的好成绩。“一路走来,谈起收获,其实更多的是‘坚持’。”张旭感慨道,“无论训练多苦多累,我都要咬牙坚持到最后。”(记者 狄彦冬 李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