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为鹰
他静静地伫立着,映入眼帘的是师史馆陈列的烈士照片,他久久地,久久地注视着那些熟悉的名字,熟悉的脸庞,那些或激荡人心或令人欷歔不已的一个个场景扑面而来——
彭子明近年来致力于撰写反映轰炸机部队历史的书稿《丹心抛碧空》。
86岁的彭子明,轰炸航空兵某师原师长,亲历了轰炸机部队从组建到血战长空的辉煌历史,如今,他已是一个耄耋老人,胸中的梦想却仍清晰如昨。
杜鲁门·卡波特说:“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
他的梦依然在天空,在密云深处。
71年前,他用愤怒的眼神瞪着肆虐横行在祖国领空的敌机,梦想有一天自己能插上雄鹰的翅膀,与敌血战到底。那时,他还只是一个15岁的小八路。
尽管时间的风雨吹散了那些已经湮没在历史深处的战争、战场、战斗,然而那些血与火的记忆却永远定格在他的梦中,在那一片无垠的深蓝,梦想在烈焰中迸溅。
彭子明在一航校学习飞行时留影。
伴随着新中国的礼炮,他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新中国组建了人民空军,而他,成为轰炸机部队一名蓝天骄子。新中国成立两周年,他有幸参加了国庆首都阅兵,第一任师长吴恺亲率28架杜-2型飞机,以威武雄壮之势翱翔天安门上空,胜利完成受阅任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和宴请。
他抬起头来仰望,仿佛看到了65年前那片异国的天空,那一段金戈铁马入梦来的峥嵘岁月——
他知道,当下的一些年轻人,已经不了解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的了。那场战争,空中力量悬殊。战争初期,美军在朝鲜拥有1100架作战飞机;志愿军装备落后,连防空武器都极端缺乏。志愿军总共只有36门高炮,还留下了12门在鸭绿江边保卫渡口。至于雷达则一部也没有,搜索空中目标全凭耳听和目视。
抗美援朝战争中,高月明率领大队轰炸侵朝美军和李承晚军的据点大和岛。
高月明(右一)和执行第三次轰炸任务的战友们。
就这样,人民空军雏鹰展翅,英勇出征。
1951年10月中旬,轰炸航空兵某师奉命由四平机场进驻沈阳于洪屯机场。
他们那时真年轻啊!大队长高月明虽是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老同志,可也只有24岁,杨大方年龄最小才19岁。他们这些航校一期甲班毕业生,到部队后仅经过昼间简单气象条件下中空编队轰炸、射击等训练,连空中跳伞和海上航行都未进行,总飞行时间只有160小时左右。
1951年轰炸大和岛资料图
他们当时使用的飞机全是苏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过的小座舱、三叶螺旋桨的老式杜-2,领航、通讯、射击员使用的机枪都是手操纵瞄准射击的;只有大队长可在作战时借用师首长使用的大座舱、四叶螺旋桨和通讯员舱配有20毫米电动瞄准射击机关炮的新型杜-2飞机。
11月1日,师部召开出征授旗、授枪典礼,飞行员接过崭新的苏制“五一”式手枪后庄严宣誓。86岁的彭子明至今仍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当时的誓词:决心随时听从祖国召唤,飞赴朝鲜战场,勇敢杀敌,保家卫国。
他们属于时间深处,他们是一条永不消逝的航线,他们的故事即使藏在云里,也能劈开大海、刺破蓝天,泻出一地的光亮。这些人,就是彭子明的战友,把年轻的笑容永远定格在异国领空的战友们,他们就是那蓝色的风,腾飞而起,执著翻飞在不断向上的天空,诠释着那段铁血激荡的历史……
彭子明机组参加海上训练资料图
彭子明参加1981年华北演习资料图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千年传颂的佳句中,凝聚着世界上最坚韧的一种精神,那是被外军称之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它悄无声息地融化在中国军人的血脉里,从不张扬,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不远处的机场,战鹰一架一架呼啸着升空,巨大的轰鸣声刺破天宇,像冲锋的号声传向云端,为勇士们鼓荡出永不退缩的斗志。
每个人都站在属于自己的那个时间节点上,用或钝或利的心志雕刻着时光。于是,那些由过往岁月和未来渴望连缀成的历史,便在我们的一錾一凿中呈现了丰富的表情。正如此刻,我看不到他的脸庞,但我相信在他的脸上必然是那种熟悉的表情,那是一种基于对永久和平的衷心寻觅,对共同梦想顽强的求索,对守卫家园的赤子情怀。
在彭子明的脸上我们看到了岁月的沧桑,更看到了不变的赤子情怀。
他有理由骄傲和欣慰:这个人民空军组建的第一个轰炸航空兵师,这个空军史上首次用轰炸机与歼击机进行空战,创造了用活塞式飞机击落敌喷气式飞机范例的英雄师一次又一次以昂扬的姿势腾飞。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空军 作者:谌虹颖 时间:2016-01-21 08:20:25
战神出远海
他看到了,在共和国15次国庆首都大阅兵中,这支部队曾先后9次参加,次次长空亮剑、笑傲苍穹。
他看到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加油机与两种不同机型的歼击机组成的空中受阅梯队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
他还看到了——
远海训练中,他们驾机远程奔袭几千公里;“和平使命—2010”联合军演,他们积极与其他军兵种协同配合,为主战歼击机在国境线上进行空中加油;“使命行动—2013C”演习,他们冒雨起飞机动至南海远海,在海天气象复杂情况下,在海上成功为兄弟部队空中加油,出色完成演习任务;“利剑—2015”实兵演习,空军、海军的航空兵部队一同参加,歼击机、歼轰机、轰炸机、预警机、侦察机和直升机成体系参演……
彭子明和老战友们及部队官兵到烈士陵园凭吊先烈。
今天,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各类先进武器正以夺门之势闯入信息化战场。一代代年轻的飞行员,正翱翔在彭子明和他的战友们曾经一起鏖战过的空疆创造新辉煌,他们正用同样的勇气与热血、忠诚与献身,在万里长空回荡着号角的激越,迸发出生命的壮丽。
他知道,那是他和战友们期盼了半个多世纪的梦想。
连线作者:谌虹颖,广空政治部原文艺创作组组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作品有电视连续剧《鹰击长空》、6集纪录片《铁翼长虹》;大型文献纪录片《那岁月,刻骨铭心》;长篇纪实文学《百战将星——王近山》《谁持彩练当空舞》《云海霹雳》;诗集《火中舞者》(合集);诗歌作品见《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报》《关雎爱情诗》《解放军文艺》等,连续入选《中国军事文学年选》等。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总政电视剧“金星”奖、全国“临工杯”新诗奖、“广东省新人新作奖”、全军“抗洪优秀文学作品奖”、全军战士文艺创作一等奖等。(图片由广空政治部、济空某干休所联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