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区:“四强四有”推动双拥工作提质增效
近年来,银川市西夏区多措并举推动双拥工作提质增效,为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积极贡献力量。
强阵地建设 高位推动有力度
2024年1月30日,怀远路街道八一社区走进宁夏军区开展“挥毫贺新春 送福进军营”活动,为官兵送去新春祝福。
西夏区始终将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构建党委统一领导、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牵头抓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以“硬件标准化、服务精细化、品牌特色化”为目标,创建银川市五星级暨精品退役军人服务站11个,打造军史文化长廊、老兵志愿服务亭等特色阵地20余处,创新推出“流动办公桌”“老兵会客厅”“楼栋代办员”等便民服务模式,畅通服务保障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同时结合城市建设规划,建成双拥主题公园2座、双拥示范街2条、双拥示范社区10余个,将双拥文化融入群众生活场景,潜移默化增强社会崇军氛围。
强实事办理 优先优待有温度
2024年2月28日,西夏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北京西路街道办事处联合地矿局社区为现役军人王鹏飞家属送去二等功立功喜报。
西夏区始终把“让退役军人暖心、让现役军人安心”作为工作落脚点,2024年累计发放抚恤金、生活补助等资金2525.55万元,惠及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9200余人次;联合医保、民政等有关部门为83名退役军人解决医疗、住房等急难问题,发放援助金35.25万元。设立退役军人法律援助站9个,聘请优秀老兵担任民事调解员,全年解决各类信访、咨询件58件,做到“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聚焦就业创业热点难点,发放“崇军贷”264.8万元,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4场,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健全完善“兵两委”选育机制,22名“兵支书”“兵委员”围绕乡村振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农旅融合等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就近就业3000余人、村集体经济增收500余万元。
强军地合力 政策落实有保障
2024年3月15日,西夏区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举行2024年上半年欢送新兵大会。
西夏区充分发挥驻军较多的特点,深化军地协同机制,协调解决驻区部队军事建设需求4项,举办书法进军营、政策进军营、青年联谊会等各类活动60余场,军队“所需”与地方“所能”无缝对接。妥善为21名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岗位,落实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政策,惠及军人家庭50余户。积极适应部队“两征三退”新变化,召开新兵欢送、老兵荣归大会,欢送喜报127份、发放立功受奖人员慰问金13.3万元、悬挂光荣牌125块。立足旅游资源集聚优势,探索“文旅崇军”新路径,联合镇北堡镇打造全业态共同参与的“大崇军”网络,为军人军属提供旅游就餐优惠、就业创业支持。深化“结亲帮扶”民族团结特色工作,号召66个军人家庭与73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结对互助,将“石榴红”同“橄榄绿”紧密融合。
强宣传引导 氛围营造有内涵
2024年7月29日,朔方路街道玫瑰园社区组织退役军人为辖区青少年进行队列训练,开展国防教育。
西夏区坚持把宣传引导作为双拥工作的“软实力”,通过讲好红色故事、树立先进典型,进一步凝聚尊崇军人的社会共识。组建“老兵宣讲团”进校园、进社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0余场,覆盖中小学生3000余人;组织祭扫英烈、参观革命纪念馆等活动15次,加强红色基因传承;大力宣传“汉族妈妈”王菊茹、“最美拥军人物”杨玉红、兵支书于卫军等先进人物事迹,以身边榜样力量激发社会崇军热情。升级打造“西夏老兵”红色品牌,广泛开展“亮身份、作表率,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70余场。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政策解读、双拥动态等信息263篇,阅读量累计超6万人次,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宣传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