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防聚焦

山河不忘 魂兮归兮——宁夏助烈士与亲人跨时空团圆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 发布时间: 2025-03-27

  “回——家!”

  一声呼唤,催人泪下。

  “几十年,终于回来了!”

  一句感慨,天地垂泪。

  穿过历史的硝烟,许多烈士牺牲后成了“无名英雄”。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回家!宁夏,烈士的忠魂从未被遗忘,也永不被遗忘。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近年来,全区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持续推进为烈士寻亲工作,让烈士与亲人跨时空团圆。这场饱含深情的接力,不仅是对烈士的深切缅怀,更是对红色基因的赓续与传承。

  寻亲,是对英烈最好的致敬

  3月25日,吴忠市涝河桥烈士陵园。来自吴忠市利通区第三小学等学校的885名师生,集体肃立缅怀烈士。

  涝河桥之战,是解放宁夏、新中国成立前夜的英雄篇章。1949年9月21日凌晨,135位解放军战士为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生命。由于岁月变迁、历史资料缺失,这135位烈士的姓名被封存在历史中。

  为烈士寻亲!吴忠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启了一场寻亲征程。线上,与辽宁、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紧密联系,对中华英烈网的烈士信息逐一对比筛选,不放过任何一条可能的线索;线下,组织人员奔赴北京等地,多方查询烈士信息,寻找烈士们的“身份证明”。

  走访10余位老同志老战士,与革命后代、军史专家进行座谈交流,到区内外8处档案馆查阅资料,向辽宁等4省8市发函调查……最终,确定了涝河桥烈士陵园18名烈士的姓名。寻亲,仍在继续。

  2023年3月28日,石嘴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举行“烈士回家”迁葬仪式。烈士刘东保和省发财的亲属抚摸着骨灰盒,泪如雨下:“50多年了,终于找到了!感谢党,感谢政府!”

  时间的指针回拨。2022年6月,热心群众打来电话:石嘴山市大武口区贺兰山西边枣园、韭菜沟口北坡有7座散墓可能是烈士之墓。石嘴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当即派专业人员奔赴现场。尘封的历史被揭开:这些英烈疑似来自1964年至1972年投身贺兰山防御坑道、山洞工程建设的721部队(包含北京某部队及其他部队工兵团)以及5310部队,他们在艰苦卓绝的奋战中,或壮烈牺牲或因公殉职。石嘴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专班,奔赴中卫市、青铜峡市及甘肃省天水市等地搜寻烈士亲属及烈士相关信息,同时深入贺兰山中探寻疑似迁葬坟墓。历经半年多的艰难找寻,最终锁定了烈士刘东保、省发财及另一位因公牺牲军人的身份与家属信息。之后,烈士的骨灰被迁葬至贺兰山烈士陵园。

  寻亲!寻亲!

  固原市原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为固原籍烈士孙寿名找到了亲属;固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寻找到烈士管孝武的亲属,并将其遗骸迎回原州区长城梁烈士陵园安葬;银川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协助下,让杨礼安烈士在54年后与家人“重逢”……

  银河寻星,虽难亦往。

  近年来,自治区建立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牵头,宣传、网信、党史、公安等部门通力协作的烈士寻亲工作小分队27支56人,制定烈士寻亲“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综合运用信息化、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实现多维度信息支撑和资源共享,全面收集烈士寻亲线索。截至目前,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累计发布寻亲信息1000余条,成功为12名烈士找到亲属,为14名烈士亲属找到安葬地,为18名无名烈士找回名字。

  为忠魂寻根,让无名者有名。

  关爱,是跨越时空的回响

  崇尚英雄才能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宁夏,以实际行动关爱英雄,让“英雄”这个光荣的称谓,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2024年上半年入伍新兵中,来自永宁县闽宁镇木兰村的双胞胎兄弟黄金龙、黄金虎,怀着同样的梦想投身火热军营,奔赴雪域高原、坚守生命禁地。令他们放心不下的是,父亲10年前车祸去世后,家中只剩母亲李梅花。

  “你俩在部队好好干,‘咱妈’有我们照顾!”

  今年,宁夏启动“替战士看爹娘 为军属办实事”活动,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聚焦强化荣誉激励、就业帮扶、兜底保障、困难救助、社会服务等5个方面,着力解决好战士父母的急难愁盼问题,激励广大官兵扎根军营、安心服役、建功立业。

  木兰村村“两委”及时为李梅花办理了生活困难补助并介绍她到附近的葡萄园打工,闽宁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把她作为重点慰问对象,时常探望。

  “当军属,就是光荣!”李梅花脸上笑开了花。

  这是一次特殊的祭扫。

  擦拭墓碑、向烈士敬献鲜花、代家属向烈士深深三鞠躬……石嘴山市贺兰山烈士陵园工作人员,为梅振康烈士的哥哥梅振安提供了代祭扫服务。

  梅振康烈士牺牲50多年,一直没有查找到亲属。石嘴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出“寻亲函”,最终找到其远在江苏省启东市的哥哥梅振安。收到消息,梅振安激动万分,但由于年事已高,无法来宁夏进行现场祭奠。经与石嘴山和启东两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沟通,才有了这次远程连线代祭扫。“感谢党和国家、感谢两地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这下我们放心了……”视频里,梅振安连连鞠躬,几度哽咽。

  去年8月,武警宁夏总队某支队下士苗鉴在营救一位落井工人时壮烈牺牲,年仅24岁。

  8月23日,固原市5万多名群众自发拉起挽联,站在公路两旁,送别英雄最后一程。那一刻,不怕牺牲、忠诚为民的英烈精神已化为巍峨山魂,薪火相传。

  长期以来,宁夏坚持将英烈褒扬纪念作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广泛深入开展“清明祭英烈”、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等活动,通过烈士事迹宣讲、军地联合祭英烈、代烈士家属祭扫、走访慰问烈士遗属等多种形式,让全社会感受到英雄之光。

  又是一年清明时。

  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将开展第30年的徒步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英烈活动。英烈已逝,精神永存。孩子们走向烈士陵园的每一步,都在诠释“崇尚英雄、捍卫英雄”的深刻内涵。

  最深刻的缅怀是铭记,最刻骨的纪念是传承。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宁夏将以更多实际行动守护红色血脉,让英烈精神在传承中熠熠生辉。(记者 周一青)

>>><<<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