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 宁夏印记

盐池革命历史纪念园:让红色基因代代传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 发布时间: 2021-02-25
  <p><p>  盐池革命历史纪念园。</p><p>  

 

  盐池革命历史纪念园。 

  每天都有人来这里参观,一幅幅老照片、一叠叠史料、一个个老物件……把人们的思绪拉回到80多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岁月。

  盐池革命历史纪念馆对于当地人而言,就是一座红色记忆的精神坐标,是一种历久弥新的存在。它告诉人们盐池革命老区的前世今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走进盐池革命历史纪念园,远远就能看见三把尖刀直刺长空,组成了解放纪念碑主题雕塑。用红砖铺就的解放广场占地19.36亩,寓意1936年盐池解放。红军陵由丰碑、缅怀广场、祭台组成,共镌刻毛泽民、刘志丹、谢子长等79位烈士的英雄事迹。

  拾阶进入庄重肃穆的盐池革命纪念馆,该馆为二层框架结构,主要分五个展厅,次第有序地为人们呈现了盐池革命老区的红色沃土、红色起源、红色后援、红色护卫、红色文化,通过1500余件图片资料、文史资料、革命文物,10个重大历史声光电实景,真实再现了革命先烈在盐池的13年峥嵘岁月。

  游客们聆听着盐池县一小六年级学生马佩瑶的讲解,仔细观看墙上悬挂的黑白史料图片,观看当年革命烈士使用过的武器、水壶、劳动工具……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幅幅感人的照片、一段段震撼的历史,再现着当年那段可歌可泣的壮烈历史。

  1937年至1949年间,盐池人民一方面努力巩固新生的红色政权,打击地方非法武装,肃清匪患,另一方面积极参军参战,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武装力量,支援前线,不少人参加过地方武装组织、骑兵游击队和自卫军;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过四五次青壮年参军活动,有上千名盐池儿女投身抗日前线,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当时盐池“三宝”(食盐、皮毛、甘草)成为陕甘宁边区重要的经济支柱和财政来源。所有从延安走出的干部、群众、居民,没有人没吃过盐池所产的盐,没有人没穿过盐池所产的毛绒制服。据不完全统计,1939年到1943年,从盐池运出的食盐约126.3万驮,合12.5亿公斤。边区军民将这些盐运往西峰、关中、西安等地,换回急需的粮食、棉花、布匹等,对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活跃边区经济贸易,缓解经济困难,支援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盐池是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门户和前哨阵地,是中国共产党开展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枢纽,保卫边区的军事要点,拱卫延安的前哨阵地和桥头堡,边区经济建设的中心和富源。”盐池县博物馆馆长王生岩说,这是盐池彪炳史册的荣光,也是红色基因根植于此、赓续不变的历史渊源。

  80余载时空变幻,不变的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发扬。盐池县革命纪念馆先后招募110名小学生利用周末和假期,来馆充当“小小讲解员”,增加了游客的互动感和体验感,该纪念馆还给游客提供“八个一”体验项目,即穿一次红军服、缅怀一次革命先烈、听一段英烈故事、参观一次盐池革命历史纪念馆、唱一首红歌、上一堂党课、开展一次“盐池运输队”拓展活动、吃一次忆苦思甜红军餐。2019年该馆接待游客35万余人次。2020年因疫情影响,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

  “利用革命纪念馆丰富的馆藏资源,通过深度挖掘红色人物、红色故事,我们先后组织‘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宣讲活动40余场次,‘革命历史六进主题活动’25场,将革命故事讲到了学校、社区、广场、机关等各类场所,让红色基因植根年轻人的内心深处,为开启新生活添动力。”王生岩说,盐池革命历史纪念园,正是传承红色基因最好的教科书和基因库。(记者 蒲利宏 文/图)

>>><<<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