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放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6建军节 -> 国防建设 -> 热点评论
不忘初心,赓续人民军队的好作风
国防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6-08-02 16:13:18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岁月总忘怀不了那些艰深的苦难,风尘也掩盖不住那些耀眼的光芒。

  作风,并非一支军队的全部,却是决定一支军队建设质量的关键一步。

  人民军队在充满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的历程中,用信仰和崇高、鲜血和生命、组织和纪律凝结锻造而成的优良作风,成为89年来最为鲜亮的精神旗帜和文化标识,为世人所景仰和钦慕,为官兵所传承和光大,赓续有致、流布不衰。

  光荣岁月的精神记忆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作风是一支军队经过长期艰苦斗争历练积淀而成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品格,深刻影响着一支军队的生存壮大和未来发展。

  回望人民军队走过的89年历程,我军英勇投身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其历程之艰辛、奋斗之顽强、牺牲之巨大、战绩之辉煌、作风之过硬,在中外军队史上都是罕见的。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很多的历史结论,作风优良就是其中重要一条。作风是“东方魔力”“兴国之光”,很多有识之士早就从党和军队的作风中,参透了其中玄奥,作出了正确判断。

  人民军队初创时,军官、士兵很多是来自国民党军队,部队中的许多人受旧社会、旧军队的影响很深,自由散漫、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思想泛滥,不听指挥,不听招呼。贺龙同志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那时候的部队,就像抓在手里的一把豆子,手一松就会散掉。”毛泽东等领导人深刻认识到,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重塑军队形象、重整军队作风,加强纪律建设。贺龙在起义军南下途中,在《告全体官兵书》中特别强调:“我们对于民众尤其对于一般贫苦工农大众,应加以保护,反对拉夫,对于商民也应该切实保护,不应该强行买卖。”朱德在天心圩整顿时,为严肃军纪,明确规定“只有没收委员会才有权没收地方的财物”,从制度上防止筹粮筹款工作中违犯群众纪律行为的发生。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其书中将这一举措评价为“一股充满希望的新精神代替了绝望和涣散”。

  在井冈山斗争中,为维护群众纪律、纯洁内部关系,毛泽东又亲自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规定在部队内部要实行民主制度,官长不准打士兵,废除烦琐的礼节,连队经济公开,官兵待遇平等,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服。罗荣桓在后来回忆时说,此举“更加密切了官兵关系,对干部的考验和改造也起了积极的作用”,“这实际上是人民军队的新生”,如果不是如此,则“旧军队的习气、农民的自由散漫作风,都不可能得到改造。其结果即使不被强大的敌人消灭也只能变成流寇。”作风一变天地宽,作风一变面貌新。可以说,人民军队的新生始于作风建设,并由此而蓬勃发展、不断壮大。

  “我们的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毛泽东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要靠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来提高我军战斗力、防止军队腐化变质。纵观人民军队89年的历史,艰苦奋斗始终是贯穿于其中的一个重要品格,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阶段,我们始终把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作风,与党的性质、奋斗目标和根本宗旨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与感召力,使之成为我们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克服各种艰难困苦的重要法宝。

  方志敏在《清贫》中写道:“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用之于革命的事业。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寥寥数语,足见一名革命军人为了人民解放事业而毫无私利之欲的赤子情怀。今日读来,凛然之气犹存焉。

  1940年,毛泽东去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途中遇到了学院派来接他的教育处长邓力群等人,他批评了这种做法,并循循善诱地指出:“我们是共产党人,是讲革命的,要革皇帝官僚的命,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我们既要革命,就要和旧的制度决裂,就万万不能沾染官僚习气,我们两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这几步路算不了什么。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风气,延安作风,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国共合作抗日,国民党特派观察员徐佛观在一次宴席上发现,共产党的将领“每个人都是面黄肌瘦”,萧克“从颈延髓的地方,陷入很深”,但是他们“对情势的估计,比我们清楚得多。并且他们早已胸怀大志,当时是急忙展开建立太行山基地工作的。”诚如斯言,共产党人甘愿以苦为乐、以艰励志,更能“横扫千军如卷席”。

  贯彻延安作风的共产党军队,从领导者到普通一兵,都不迷物欲、不慕荣华,一心为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而艰苦奋斗;而贯彻西安作风的国民党军队,则处处是花天酒地、挥金如土、虚浮乏实,最终导致人心向背,焉有不败之理。

  正是人民军队始终具备这种艰苦朴素、克己为民的延安作风,使其公心弥盖天下,征服并感化了外国的友人,斯诺等人看到了“兴国之光”;盖住并溶化了敌人的营垒,蒋介石派来谈判的代表邵力子、张治中最终服而不归。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最难忘的时光已刻写在年轮深处。那些红米饭、南瓜汤充饥的日子,那根和战士一起下山挑粮的扁担,那一件用降落伞改制的背心,那一孔孔阴寒潮湿的窑洞,还有那作战地图上使用的红毛线、蓝毛线……都铭刻着一段段光辉的记忆,在岁月的长河中永不磨灭,昭示着人民军队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色和作风。

  历史与现实常常告诉我们,对于每一名革命军人来说,“集体狂欢”或“集体遗忘”,忘记了建军之初心、人民军队之宗旨,就必然会酿成某种精神的苦果。郭伯雄、徐才厚、谷俊山等人,没有坚守住革命之志、没有抵制住物欲之惑,最终成为历史的罪人。但他们毕竟只是极少数,而非主流。近期奋战在江淮大地各个堤坝上的“90后”士兵,他们啃着馒头、就着咸菜,一身泥、一身水、一身汗地奋战在抗洪一线,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抢险救灾任务。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人民军队的延安作风没有丢,人民军队的战斗力不会丢。

  克敌制胜的深层密码 

  “作风好,仗就打得好;作风不好,仗就打不好,这是历史的结论。”这首传唱在军营的歌曲,用最朴素的语言揭示了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深层密码。

  徐向前元帅曾经指出:“作风就是战斗力。一个革命政党,要有好的党风,才能团结群众,实现自己的纲领、路线。同样地,一支革命军队,也必须具有好的战斗作风,才能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战斗作风好,打仗过得硬,是这支军队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也是它能压倒一切敌人和困难而不被敌人和困难所屈服的重要原因之一。”

  军队在战场上最需要什么?是精神,是意志,是一往无前的胆气,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作风。有了这些,这支军队就会始终具备能打胜仗的豪气、敢打硬仗的锐气和善打恶仗的底气。

  纵观我军89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无论是直面白色恐怖、抵御重兵“围剿”,还是千里绝地反击、抗美援朝援越,无论是执行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还是厉兵秣马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都以特有的血性和作风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赢得了人民的尊重,也赢得了对手的尊重,换来了和平,也保卫了和平。

  长征途中血战湘江一役,红1军团第2师在全州觉山铺与敌展开阻击战。湘军刘建绪率3个师15个团猛扑过来,敌人的炮弹和重磅炸弹犹如飞蝗般密集恐怖,红4团官兵不顾一切牺牲,在一线阵地顽强抗击,身患疟疾的团长耿飚亲操马刀率团部人员与敌格杀,政委杨成武也率通信排杀入敌阵。红5团政委易荡平身负重伤,面对端着刺刀冲过来的敌人,为了不当俘虏,他夺过警卫员的枪自尽。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宁死不屈,毁掉枪支,大义凛然,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冷云等8名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在顽强抗击日军的战斗中弹尽粮绝,毅然投入滚滚江水,为国捐躯。日军指挥官喟叹:“连女人都不怕死,中国灭亡不了!”

  “二战”期间,德国将领古德里安曾说,坦克的最大威力是心理上的恐惧,即使是再优秀的战士,当他发现手中武器无法抵御坦克攻击时,逃跑和投降的念头就会变得更有诱惑力。然而,在英勇的解放军面前这一“定律”失灵了。1947年1月,在鲁南战役中,面对国民党全美式装备的整编26师和有几十辆坦克的第一快速纵队,我军官兵毫不胆怯,用手榴弹炸、用秫秸秆烧,甚至爬上坦克用铁锹砸,直至把敌人这支精锐的装甲部队打瘫,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人类历史上,任何战争既是武器和战术的对抗,也是作风和精神的较量。武器装备占优是取得作战胜利的优势条件,但绝不是必要条件。抗美援朝战场上,联合国军有着现代化的装备,却没能赢得了衣单粮乏、装备落后、后勤保障跟不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几乎所有的美军和南朝鲜战士都不厌其烦地描述过志愿军令人难以忘记的冲锋:面对空中投掷的炸弹、凝固汽油弹和火箭弹,志愿军战士“在尖利的军号和哨子声中,如潮水般一波又一波地攻击”。联合国军战士无法理解,认为志愿军官兵是“用烈性酒麻醉了的疯子”,甚至怀疑“很可能是服用了一种特殊药物”。中国军队排山倒海、坚忍顽强、奋勇冲杀和不惧牺牲的血性精神和战斗作风,是他们永远也理解不了的“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战争实践反复证明,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在斧钺捉对、血雨腥风的战场上,对军队来说,作风优良就是锐不可当的气势,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气概。一支精神萎靡、作风涣散的军队是不可能有战斗力、不可能打胜仗的。

  一位伟人曾这样说过:“当你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当你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当你失掉了勇敢,你把一切都丢掉了。”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比一支军队军事技术落后、武器装备落后更为可怕的是心理上的忘战和怠战,是精神上的落后和萎靡,是顽强战斗作风的销蚀和瓦解。我们只有在精神上压倒敌人,在作风上优于敌人,才能在战争中战胜敌人。

  89年来,我们一代又一代官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革命和拼命精神,凝成了人民军队战斗作风的思想内核,筑起了我军雄视天下的精神长城,使我们这支军队虽饱经艰难困苦却愈发坚忍顽强,历经千锤百炼而愈发熠熠生辉,这就是我们这支军队89年来经久不衰、永葆青春的奥秘所在。

  弘扬我军89年来永不卷刃的战斗精神和战斗作风,这既是历史的昭示,更是时代的呼唤。我们必须要把作风建设当作“生命工程”来对待,作为“胜利之源”来维护,始终锻造和磨砺克敌制胜的“精神刀锋”。

  改革强军的决胜关键 

  强军历来与作风紧密相连,一支强大的军队必然有过硬作风支撑。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当前,我们正在加紧推进改革强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伟大事业,不仅需要准确把握大势的政治智慧、勇于变革图强的信心勇气来引领开拓,更需要听党指挥的政治自觉和贯之于行的优良作风来保证。

  历史地看,要想顺利推进改革,必须要靠令出必行、执纪如铁、落实有力的坚强作风作保证。1973年底,在毛泽东的建议和主持下,我军进行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在政治局委员们一致同意这一提议后,毛泽东建议在座的政治局委员共同合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并亲自在前指挥。宣布完对调命令,八大军区司令没有一个人耽搁,10天之内全部到达了新的工作岗位。上世纪80年代,我国百万大裁军。谈到裁谁留谁的问题时,邓小平意味深长地只说了一句话,“我只讲三总部要带头拆庙减人。”结果,三总部雷厉风行,人员精简了一半。

  从一定意义上讲,改革就是改利益,有时候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要难。89年来,我军培育形成了讲政治、顾大局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代又一代官兵向来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党叫干啥就干啥,哪里需要哪里去。战争年代,为了整个战局胜利,为了整个民族大义,许多部队转隶配属其他部队作战,甚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广大官兵义无反顾;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边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百万大军脱下军装屯垦戍边;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需要,军队进行几次大的体制编制调整,几百万官兵脱下了他们心爱的军装,离开了他们为之奉献的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历史上从来没有一支军队,在改革调整面前如此自觉地服从国家大局,敢于牺牲自己的利益,敢于承受带来的阵痛。我军官兵在面临抉择之时,毅然接受组织命令,愉快地服从党的安排,这既是优良作风的鲜明体现,更是思想境界的极力彰显。

  优良的作风能够超越利益的羁绊,光荣的牺牲必然胜过含羞的苟活。作风是事业的基础,它奠定官兵的政治品格、行事风格和教养人格。作风是文化的生活,它决定官兵的一己思虑、精神境界和审美旨趣。作风是精神的支撑,当遇到困难、遭受挫折、身处逆境、经受考验的时候,作风是支撑前行、赢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作风是一支军队的原生动力、建设能力和创造活力,它的传统有多么深厚、它的传承有多么自觉,创新就有多么灿烂奔放,自我挑战、自我革新的改革前景就有多么光明,进而决定一支军队的真实战斗力和它的未来。

  哲人有言:改变世界不需要魔法,只需要我们发挥出内在的力量。方此决胜改革强军之际,面对前行路上的风险和挑战,与其说考验的是勇气与智慧、理想与信念,毋宁说考验的是作风与精神。完成伟大事业,必然要求有与其相适应的优良作风。

  回望历史、观照现实、引领未来,我们就是要不忘初心,从89年的革命历程中感悟崇高,从89年的建军实践中汲取营养,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让优良作风永续传承。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激发出强大的精神动力,焕发出蓬勃的创新活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推进军队各项建设事业大步向前。(余远来)

>>> <<<
  【责任编辑】:
  【稿件来源】: 解放军报
您现在要:【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国防法规  
·《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军工关键设备设施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征兵工作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工作条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宁夏国防教育网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国防教育办公室 本网设计制作:宁夏新闻网